<menuitem id="mv7mv"><ins id="mv7mv"></ins></menuitem>

<samp id="mv7mv"><ins id="mv7mv"><u id="mv7mv"></u></ins></samp>

    1. <progress id="mv7mv"></progress>

        <tbody id="mv7mv"></tbody>
        您所在的位置:主頁 > 西安汽車展 > 資訊 > 正文

        五年之后,網易新聞為什么徹底放棄了“有態度”?!

        2021-02-14 06:24:15 來源: 閱讀:-
        五年之后,網易新聞為什么徹底放棄了“有態度”?

        你是邱瑩瑩的好朋友,撞見他的男朋友出軌,你會......?

        如果你被槍指著要求唱一首歌你會唱什么?

        假如你準備睡了,曲筱綃約你去開 party 你會?

        ......

        一邊聽著抖腿神曲《咖喱咖喱》,同時完成上述幾道奇葩問題,你對應在《歡樂頌(第二部)》角色中的人設就被成功解碼了,這是一組風靡朋友圈的性格測試 H5 游戲中的題目。比如本人測試的結果就是“譚宗明80%+安迪20%”——雖然我并不認識他們。

        五年之后,網易新聞為什么徹底放棄了“有態度”?

        并沒有看過《歡樂頌》...

        不過,有點讓人意外的是,這款緊跟娛樂熱點的網頁游戲竟來自網易新聞。從“喪茶”到“躲進電影院”,為了贏得年輕人,這家老牌新聞門戶近期新動作頻頻。

        對于網易新聞的變化,這些貌似刻意的社交網絡策劃,只是個開頭而已。

        今年5月15日,網易新聞正式發布了新的品牌Slogan,新口號僅添加了一個字——“各”,過去十年被互聯網用戶熟知,在中國網絡媒體發展歷程中留下烙印的“有態度”,變成了“各有態度”。

        自2011年開始,網易新聞長達7年的“有態度”時代,至此落幕。

        一字之差,截然不同。“有態度”代表著網易新聞編輯們的價值取向,網易的態度可以直接理解為編輯的態度。如今的變化是,價值取向仍在,但態度的來源并不再局限于編輯部,表達態度的權力已下沉到每一位愿意表達態度的用戶——網易號們。

        網易新聞副總編輯楊彬彬將這一字之差的變化概括為:

        從新聞客戶端到資訊平臺的轉變。

        對于已成立二十年的網易來說,尤其是其新聞業務,徹底“忘掉”過去的自己并不容易。“大家都很清楚,如果你不轉,你不調整,那你可能就沒有未來了。”楊彬彬在接受采訪時告訴鈦媒體,他并不避諱當下資訊客戶端市場的慘烈戰況。

        危機感

        始于2010年的門戶時代,網易、搜狐、騰訊攜手向移動端轉型,一舉幾乎壟斷了當時的資訊客戶端市場。但兩年之后的“攪局者”——扛著“算法武器”的異類,打破了原本三足鼎立的狀態。今日頭條在2012年成立時,還未引起門戶過多的注意,而僅僅一年之內,今日頭條異軍突起,給整個資訊分發市場帶來的震蕩和變化持續至今。

        今日頭條成立同一年的8月,易觀發布了一個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數據:“2016年,在資訊信息分發市場上,算法推送的內容將超過50%。”

        2016年成為老牌門戶們集中尋求變化的一年。門戶客戶端的流量開始被分流,盡管他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仍在按照傳統媒體的思路生產優質內容的門戶,面對模式創新開始集體面對危機感。

        五年之后,網易新聞為什么徹底放棄了“有態度”?

        網易2011年的宣傳海報,如今已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這也是網易決定變革的行業背景,楊彬彬同樣認為2016年是行業的重要轉折點,業界終于意識到機器算法已經成為了主流技術。同年,網易新聞開始大力發展機器算法,并且推出“網易號”,進軍內容分發市場。

        而在此一年之前,騰訊的類頭條產品“天天快報”就已上線,網易在資訊分發市場又一次展現出了“慢熱”特質。

        “當然有危機感。” 楊彬彬把這句話重復了兩遍。楊彬彬在2016年初受丁磊邀請加入網易,開始主導網易新聞業務的變革。

        楊彬彬在網易位于西二旗新址辦公大樓的辦公室告訴鈦媒體,“一旦想好,一定All in。”

        網易這家公司實施變革和創新的特有“性格”再一次被印證——丁磊有句話很知名——“慢一點不要緊,想清楚再做”。

        “把關人”撤退

        機器算法在2016年“征服”了新聞客戶端市場,老牌四大門戶或早或晚都開啟了個性化推送。如果與弗朗西斯·福山的“歷史終結論”類比,機器算法在內容分發領域儼然一派“歷史到此終結”的景象。

        但在楊彬彬看來,這只是“歷史”新的開端。在算法成為底層技術之后,內容仍體現核心價值。

        市場的反應也印證著楊彬彬的判斷,為了改善內容供給端的數量和質量,算法分發的領地已經從圖文資訊擴展到音頻視頻,各平臺決定砸重金扶持自媒體的消息此起彼伏。

        網易則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內容消費升級”,嚴選的運作模式嘗試在網易新聞實現復制。

        牽一發而動全身,網易編輯部被改造成內容電商的運營平臺。原本扮演著“把關人”角色的編輯們成了電商平臺的“內容買手”和規則制定者。

        正如對市場嗅覺靈敏的買手們從不同的設計師那里挑選中意的服裝,“內容買手”的工作同樣是替消費者選品,挖掘優質自媒體資源;規則制定者則相當于電商的理貨員——將不同類型,不同品質的內容,匹配到相對應的推薦策略。

        而少數具有原創內容生產能力的編輯團隊,同樣轉換角色成為一個個工作室。上述提到的《歡樂頌》性格測試游戲就出自網易新聞一個名為“噠噠”的工作室,6月4日這個工作室剛剛發布了一篇復盤經驗的文章《三天內刷頻兩次!我們如何打造1000w+流量的 H5 策劃》。文章中,噠噠工作室將自己定義為“傳說中聚焦青年文化研究的神秘組織”。

        不同風格、不同內容取向的工作室在網易內部有超過20個,他們的作品和第三方原創內容同時進入分發管道,在同等條件下供用戶挑選。

        五年之后,網易新聞為什么徹底放棄了“有態度”?

        網易“人間”欄目,也是內部“工作室”之一。

        楊彬彬將這一改變比喻為“掀開了溫室大棚”。既然網易新聞人有創業的基因,那就干脆在內部設立孵化器。

        但問題在于,如何留住那些受到各類平臺爭奪的優質自媒體,網易的辦法是選擇與其進行更深度的利益綁定。網易在今年4月提出了扶植“腰部自媒體”的戰略(點擊查看鈦媒體報道),按照其“媒體合伙人”規劃,在智能分發、原創保護、流量補貼、平臺功能、粉絲轉化、大數據挖掘、品牌推廣、商業化變現等多個維度,網易均會與內容創作者展開合作。

        當然,網易同樣也在為自媒體砸錢。網易剛剛建立了一支總額為10億元的內容消費升級生態基金,而其中5億元將用來專項補貼網易號的內容生產。

        爭奪90后

        老牌新聞客戶端在產品層面受到算法類友商的沖擊的同時,在品牌層面也日益顯得“老態龍鐘”。

        如果你在地鐵里看到了網易新聞的品牌文案,90后顯然成了最核心的溝通人群:

        對電影不做打星機,只打槍;

        去看世界前,先看世界觀;

        努力活在四處碰壁的世界,直到在次元壁碰到自己

        五年之后,網易新聞為什么徹底放棄了“有態度”?

        網易新聞的廣告文案及其“解讀版”

        在此之前,網易推出的一系列品牌活動同樣能看出端倪,和餓了么合作的品牌營銷活動“喪茶”、與毒舌電影合作的活動“躲進電影院”等都在努力滿足年輕一代的胃口。

        如果與五年前的文案相比較,也許感受更加直觀:

        扛得住壓力,頂的起真相;

        良心是態度的核心;

        慎言多思;

        可以看出,網易新聞正在努力擺脫此前的“80后政論場”,朝向90后、多樣化和青年文化為主的新形象。

        轉變的背后,用戶端的代際變化正在上演。楊彬彬透露,90后已占到網易新聞用戶的大多數,而他們的最大特點,是興趣分散化。還像10年前的新聞細分類目那樣去分割內容,年輕用戶不會再買賬。

        也正因為這一變化,電影、旅游、二次元、萌寵、美食、游戲、科技等當前最為熱門的青年文化興趣圈層成為網易“內容電商”開業時的主要賣點,網易還給這些聚焦亞文化的自媒體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腰部媒體”。

        魏武揮在近期一篇評論網易的文章(《創立20年,網易成了互聯網公司中的“奇葩”》)中稱,在琢磨用戶的觀念這個維度上,網易恐怕是中國互聯網企業里最強的選手,并且將網易“造樓團”視為最早一個聚焦于某種觀念或文化的現象級產品。

        網易新聞這一次對于時代觀念的判斷,會不會被年輕人買賬,才是判斷對錯的最終標準。(本文首發鈦媒體,采訪/蔥蔥、蔡鵬程,撰文/蔡鵬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推薦閱讀:河北新聞在線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