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mv7mv"><ins id="mv7mv"></ins></menuitem>

<samp id="mv7mv"><ins id="mv7mv"><u id="mv7mv"></u></ins></samp>

    1. <progress id="mv7mv"></progress>

        <tbody id="mv7mv"></tbody>
        您所在的位置:主頁 > 西安汽車展 > 企業 > 正文

        雷軍的好消息:小米手機殺入印度前三,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2021-02-03 07:02:48 來源: 閱讀:-

        如果說老喬的iPhone將互聯網思維帶進了手機行業,那么小米便是順應這股思維的先行者。它打破了國內死氣沉沉的行業現狀,以出色的性價比和線上渠道迅速占有了市場的一席之地,其手機占有率也常年登頂。

        不過,隨著商業模式的成熟以及市場競品的逐漸增多,小米的線上渠道也面臨著非常嚴酷的考驗。在面對華為、聯想這些具備供應鏈和技術底力的企業時,它們也缺乏與之對抗的優勢。這直接導致小米的手機產品無法脫離同質化的怪圈,而產能也無法有效的得到保證。

        小米的近況只能用“差強人意”來形容,2016開年時的市場占有率只有9%,甚至無法躋身國內品牌排行榜的前五名,雖然第二季度的市場表現稍有緩和,但相比華為的占有率還是整整少了1倍。同一時間,OPPO卻憑借著數量龐大的線下門店,悄無聲息的坐穩了第二名的位置。

        雷軍的好消息:小米手機殺入印度前三,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相比國內市場的尷尬表現,印度市場卻傳來了好消息。小米手機在印度的銷量非常可觀,從今年1月份開始就在穩步上升,而10月份則迎來了一次爆發式增長。小米手機在短短18天內就突破了百萬銷量,根據IDC的統計數據來看,它們已經占據了印度8.4%的市場份額。

        面對這樣的喜訊,雷軍甚至向員工發放了一封內部的公開信,其中還分條目展示了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的“里程碑”:

        - 2015年8月,我們成為加入莫迪總理“印度制造”計劃的首家中國智能手機廠商。

        - 2016年7月和8月,IDC報告顯示,小米連續兩個月都是印度電商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

        - 2016年9月,IDC報告顯示,在印度前三十大城市,小米躍升為印度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占到8.4%的市場份額。

        - 2016年9月,紅米Note 3在6個月內銷售了230萬臺,成為印度線上市場最暢銷的機型。

        繼國內市場創下奇跡之后,小米在印度市場似乎也找對了門路,從現在的狀況來看,它們至少取得了階段式的勝利。

        需求空缺+政策支持,印度市場的確很有吸引力

        由于全球主要地區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已經接近飽和,因此2016年智能手機的總體銷量只會增長7%,相比去年的14.4%大幅下降。不過,Gartner卻表示印度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預計今年的銷量會同比增長29.5%。

        印度民眾對于低價手機的需求相當旺盛,120美元以下的智能手機占據了總體銷量的50%。實際上,這樣的狀況正好契合小米的產品結構,小米手機的平均價格較低,在千元階層有著廣闊的選擇空間,紅米Note 3在6個月內賣出230萬臺則是最好的佐證。

        有趣的是,蘋果手機優秀的用戶體驗并不能打破價格的隔閡,印度市場的iPhone銷量一直不太樂觀。蘋果去年年底時的市場份額只能排到第七位,而美國金融巨頭摩根士丹利也曾經表示,蘋果手機在印度的知名度不到50%,而三星手機則達到了80%。

        雷軍的好消息:小米手機殺入印度前三,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除此之外,印度政府對于外商的政策支持也十分友好,使用稅和所得稅相比往年下降了15個百分點,而公司稅也降到了25%。

        另一方面,小米在印度市場也有一定的線上優勢。馬努(Manu Jain)作為駐印度公司的領頭者,早年就有創辦電商平臺Jabong的相關經驗,而隨著Flipkart、Snapdeal、亞馬遜等企業的入局和深入合作,線上渠道也已基本構建完畢。

        然而,雖然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崛起看似一帆風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將暴露不少的問題。

        印度的線下渠道相當重要,但開拓起來尤為艱難

        相比國內市場,印度市場要顯得更加重視線下渠道,80%的民眾更愿意流連于小巷中的“電器街”,而連鎖商店也是主要的購買圣地之一。

        實際上,印度的這些私營小店通常都有著良好的售后和口碑,它們往往具備一定的傳承性,與租用場地不同,鮮有“撈一筆就走”的現象。店家為了保證未來的生存對于產品的質量把關及其嚴格,這也是印度民眾青睞線下渠道的原因之一。

        雷軍的好消息:小米手機殺入印度前三,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不過,印度的線下渠道相當難以開拓,數十個獨立的行政地區以及其中摻雜的不同法規,讓整個市場分裂嚴重。線下銷售一直是小米公司的軟肋,而這樣的情況恰恰擊中了它們的命門。

        小米其實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正在加大印度市場的線下布局。手機供應商Mobile Store、銷售商Redington、本土運營商Airtel目前都是它們的合作伙伴,小米的線下零售店數量也在向1萬這個數字靠近。

        盡管小米針對印度的線下市場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相比三星的整體布局來說還是有些小巫見大巫了,后者在印度的線下門店已經達到了7萬個,廣度上也覆蓋了200個城市。除此之外,華為、聯想也正在逐步擴大自己的線下銷售規模,這對于小米來說并不是個好消息。

        印度本土品牌的發展,對于小米來說也是威脅

        雖然小米2016年Q2在印度市場中躋身前三,但本土品牌Lava、Intex、Micromax也有著一定的競爭力,在二三線城市的占有率中,Intex和Micromax甚至一度超過了小米。

        印度本土的智能手機在價格上比起小米手機還要更低,而國內的一些原型設計制造商也正在幫助它們構建生產線,再加上印度政府對于本地產業的支持,Lava、Intex、Micromax等品牌有著更為寬松的生產環境。

        雷軍的好消息:小米手機殺入印度前三,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伴隨著本土品牌的成熟和更多企業的入駐,線上和線下渠道只會越來越完善,印度市場也難免會陷入中國市場的“輪回”。小米如果固守自己的老一套策略,最終只會喪失競爭力,引以為傲的價格優勢也會遭到本土品牌的排擠。

        當然,小米加大投入的先發態勢可能是一個良好的契機,它們有著更多的時間去嘗試不同的改變,大肆建立線下零售店也是值得稱道的策略之一。不過,三星手機在印度市場的占有份額目前仍是小米手機的三倍有余,小米距離“印度第一”這個目標看起來還是有些遙遠。

        推薦閱讀:內蒙古信息港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