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mv7mv"><ins id="mv7mv"></ins></menuitem>

<samp id="mv7mv"><ins id="mv7mv"><u id="mv7mv"></u></ins></samp>

    1. <progress id="mv7mv"></progress>

        <tbody id="mv7mv"></tbody>
        您所在的位置:主頁 > 西安汽車展 > 行業 > 正文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2021-02-01 05:07:32 來源: 閱讀:-

        此文擱到今天才下手,感覺是“拖延癥犯了”,但其實是“完美主義作祟”,因為我想把瑣事干完,然后一心一意對它。然而我們活著,似乎永遠被瑣事包圍,于是我請了年假,這才得空在今年結束前滿足下自己。

        其實如果有一種牽掛,讓我們心生敬畏,比如在見面時總會下意識地整整衣冠,縷一下頭發,那是多美好的感受。我有個朋友,大概4年前就叫嚷著超喜歡1815,直到前陣子還一如初戀般癡迷,卻遲遲不下手。“我要等結婚了再買。”他的語氣里滿是期待。以前我會調侃他太沒行動力,現在似乎開始懂了,有念想在前頭的感覺多充實。

        是啊,我說的就是朗格(A. Lange & S?hne,1815就是朗格的經典款)。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先來一塊1815給大家舔個屏吧,最低價也要16~17萬。

        康德有一個傳聞甚久的故事,據說他每天下午3點會準時出門,然后左鄰右舍就紛紛校對自家的鐘——守時是我最初對德國的印象,這種印象隨后甚至與“死板”聯系在一起。然而我就是那種追隨邏輯和秩序的人,不然也不會從小就迷戀德國足球,再天才的羅馬里奧在我眼里也敵不過謝頂的克林斯曼好吧。

        所以對很多喜歡瑞士表的人來說,朗格很特別——那么規矩的設計,一點都不玩花哨。我記得很多年前我還是一只初級菜鳥時,問過當時的朗格制表師一個傻問題:你們為什么不做鏤空呢? 如今想來,制表師心里一定在叨念“這個笨家伙”,當然他還是很認真回答我:“我們更希望手表能保證好的穩定性。”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德國表的機芯一般長這樣。

        現在大家都明白,德國表的一個特色就是3/4夾板,把大部分機芯零件都擋住了,沒東西可看,何必鏤空?所以曾有一藏家朋友說“我其實蠻喜歡朗格,但3/4夾板總讓我覺得缺了點啥,我是被瑞士表洗腦了?”

        然而,這并不妨礙朗格網羅擁躉。朗格今年正好是創始人誕辰200周年,對一般人來說,歷史悠久,對表迷則意味著會有紀念版好表,對我而言,是個懷舊好主題——我一直記得2011年旅游,在德國埃森的紅點設計博物館中突然看到陳列的朗格貓頭鷹,然后耳邊回蕩著朋友的感慨“好美啊”……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朗格ZEITWERK,人稱貓頭鷹,是不是特形象啊。就是價格太貴啦,我那個流口水的朋友現在還一直只能朝它看看,50多萬起步,咳咳。

        手表們特別注重歷史,這大概也和中國人好這口有關吧。不過朗格的歷史是中斷過的。創始人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生于1815年(知道1815這個系列的來歷了吧)的德累斯頓,師從著名宮廷鐘表匠古特凱斯(后來成了朗格的丈人,德累斯頓森帕歌劇院的5分鐘數字鐘,就是朗格協助古特凱斯一起創作的),然后一路在法英瑞游學,直到回到老師身邊。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森帕歌劇院的5分鐘數字鐘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5分鐘數字鐘的模型。這個鐘每隔5分鐘才會跳刻度,我曾經就和傻子一樣,盯著歌劇院的鐘,等它翻頁……

        格拉蘇蒂曾經也算繁華,但后來卻變成貧困小鎮。朗格在1844年游說政府支持他建立制表公司。最終,朗格成功了,不過合同規定朗格必須為至少15名格拉蘇蒂鎮的青少年提供為期三年的制表訓練,以換取政府的貸款。學徒也要為朗格工作五年,并且每周分期償還培訓費。來自首本員工賬目記載,第一批制表學徒包括“一名油漆小工、十二名稻草編織者、四名家傭、一名農場工人、一名采石工人和一名葡萄園丁。”(事實說明專業對口根本不是個事,對吧)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這是第一家制表廠。

        1945年,朗格第一家表廠在格拉蘇蒂鎮成立,雖然生意起起落落,但后來格拉蘇蒂鎮的其他配套建設跟著起來,這里最終成為德國精密儀器的中心。“A. Lange & S?hne”這個標志也是那時候開啟的。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A. Lange &S?hne這個標志意思為“朗格和他的兒子們”,為什么格拉蘇蒂邊上有個I/SA呢?因為德國不止一個格拉蘇蒂鎮,這是代表“薩克森州的格拉蘇蒂”。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二戰幾乎毀了整個德累斯頓,最后一天,朗格工廠在大轟炸中被毀。幾年后,品牌被收歸國有,朗格標志從此消失在表盤。

        于是,我們不得不提到朗格家族的第四代傳人,也就是現代朗格創始人瓦爾特·朗格了。2013年的SIHH(日內瓦高級鐘表沙龍,表界最知名的兩大展覽之一)上,我有幸采訪老先生,當時已經89歲高齡的他一說到自己的故事總會兩眼閃出一絲光,根本不在乎重復說了多少遍。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老先生今年已經90多歲了,但看起來精神不錯。

        瓦爾特·朗格二戰時兩上戰場,第一次生病得以回家,第二次腿被照明彈擊穿,成了重傷員;剛帶傷回家就目睹盟軍轟炸整個小鎮;戰爭結束后重建工廠,卻得向占領軍移交精密鐘表生產設備;1948年,公司被充公,他被發配到深山開鈾礦,好不容易逃脫,先后流亡柏林、巴伐利亞,最后在德國南部的福爾茨海姆(Pforzheim)安定下來,至今仍住在那。最初由于兩德分裂,瓦爾特無法返回東德,直到1976年政策稍微放寬,他每年都會重返格拉蘇蒂鎮看看那里發生的一切。

        “我的人生經歷中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幾次回到家鄉格拉蘇蒂鎮,柏林墻推倒后,我有了復興產業的念頭,1990年12月7日,我重新將A. Lange & S?hne帶回大家的視線。”瓦爾特說。

        在他心中,朗格必須與格拉蘇蒂鎮聯系在一起,他不能在格拉蘇蒂鎮以外的地方重建品牌。

        “我的心留在了家鄉格拉蘇蒂。”瓦爾特說,“我一直在等機會,只有德國統一我才能真正回去。當時格拉蘇蒂鎮失業率高,生活艱苦,且只有一個在民主德國中留下的工業聯合體(GUB時期,當時那些企業都被政府充公后成立了一個國企,國企效率你們懂的,所以是沒啥競爭力的),這在市場經濟中很難存活,我希望能給家鄉帶來工作機會,重振經濟。”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這大概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幾個月前,朗格在德國總部為新工廠奠基時,德國總理默克爾都來了。

        這可不是中國人慣常理解的什么關系戶啊,討好領導啊,而是因為朗格給當地帶來了非常重要的就業機會,這是一個企業的社會價值。

        雖然歷史斷過,但精神依然。比如說現代朗格成立后,過了4年,才生產了第一批表,包括表迷非常喜歡的Lange 1。這也符合德國人在我心中一貫的做派——絕不打馬虎眼。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Lange 1太經典,不過這價格吧,最低也要155000元。

        瓦爾特·朗格在重建品牌時還是有顧慮的,因為制表中斷40多年,已經落后瑞士品牌的發展了。“因為我要做最好的手表。而且之前我們只生產懷表,所以難度很大。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輕易推產品,一旦上市就必須能和世界最頂尖的品牌媲美。”他對我說。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這是早期的朗格懷表。Lange 1很成功,把懷表的元素體現在腕表上,可以說它為德國人找回了自己的時間。

        相比于很多跑量品牌,朗格一直堅持一年幾千塊的產量。今年朗格的200周年慶典上,隨處可見各種慶祝表演,然而,坐在晚宴席上的我思緒忍不住回到過往——突然想起前年參觀朗格工廠的情景:

        2個半小時打磨一個陀飛輪小零件;鏡面拋光后變成黑色,因為它已打磨到光照下來已不會反射的程度;所有腕表必須二次組裝……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擺輪夾板的雕刻出自6位師傅之手,他們每人負責一種花紋,看花紋就能識人。

        最令人驚訝的那刻是看到了放大鏡下的機芯,我一度以為那么精美是印刷圖吧。真的,機芯打磨都可以和效果圖媲美了。

        其實德國人這樣的精致細工,怎么會怕鏤空展露呢?然而,他們不愿為所謂的美觀犧牲哪怕是一丁兒點穩定性,或者說,德國人的高傲也讓他們不打算迎合這個流行的審美,當然更不會放棄傳統。

        而這,恰恰也是我這個德國控最喜歡的——曾經,大家都說德國足球不像巴西人那么華麗,然而它很好用,經典而不會被淘汰。

        今年200周年,朗格帶來了紀念版的表,不妨看看。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鉑金材質,黑色表盤的1815,是今年初為紀念200周年出的。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12月推出HANDWERKSKUNST版本的1815 陀飛輪腕表,限量30塊。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1815的蜂蜜金紀念款,限量200塊,朗格歷史上一共出過4塊蜂蜜金,這是第5塊,很多有收集癖的藏家就在等著網羅它們,這塊個人覺得很不錯,國內公價244000元。

        今年在香港的鐘表與奇跡展上也有一塊表讓我非常心動。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1815 CHRONOGRAPH專賣店特別款,藍色刻度太美了,只是價格有點那啥,38萬多,我就看看吧……

        還出了最便宜的表款之一。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Saxonia今年的新款,133000元,成為朗格的入門之選。

        有人問我,你那么喜歡朗格,為什么沒打算買?

        我說太貴買不起你們會不會想打死我?

        大概只有我這種死板德國控,才懂朗格的好?

        認真說,朗格的價高是公認。而我也始終堅持自己的消費理念——在能力范圍內,慢慢積累,不超越。

        有些表是用來一步到位的;有些表是用于隨性妄為的;而朗格對我而言,是一個可以通過攢錢實現的長期目標(大概是因為我從不滿足于入門款吧),愛表從不怕3年5年,追逐的過程有時比到手的那一刻更令人享受吧。

        最重要的是,我的德國情結大概也可以圓滿了吧——買讓人放心的東西,在如今似乎也變得奢侈了。

        最后想說:

        本兔子在今日頭條開號才發現自己曾經的爆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八卦兔(hirabit))早被人抄了!于是我昨兒花了半小時和今日頭條的妹子感慨原創的艱辛——雖然更新慢是八卦兔的“招牌”,但是篇篇心血啊!!

        什么時候我們才會真正尊重原創,獎懲分明,給大家一個健康的環境?

        推薦閱讀:淄博之窗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