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直播翻車”刷爆朋友圈。
有人為湊熱鬧,有人為看笑話。
但我認為,單純的旁觀吃瓜是沒有意義的。我們需要從事件中反思點什么,并為自己所用。
01.
精明的人,都善于利用對手
昨天晚上,羅永浩坐在直播間賣貨了。
在緊鑼密鼓的宣傳半個月后,羅永浩把直播首秀手機位給了小米。
沒有宣傳自家錘子,也沒有吐槽小米的不是。
這讓很多人大吃一驚。
曾經,作為錘子CEO,羅永浩可以算是小米的“黑粉”。
多次在微博上炮轟小米:
“小米最沒勁的是魅族mx那么爛的設計都要抄。在蘋果用戶群里,這叫品味,在小米用戶那里,這叫乏味。”
“對于MIUI主題庫,從小米的目標人群定位上,這應該不是錯。但我們(錘子手機ROM)不是做屌絲機的。”
無論是廣告、設計、粉絲還是售賣,羅永浩總是看小米不順眼。
可是,曾經兩個水火不容的對手,如今卻成了朋友。
有人說:羅永浩真蠢,竟然為小米打工。
可是,我卻覺得,他這不是蠢,是精明。
羅永浩之前就在微博上說過,這次直播賣貨就是為了還債。
可是,直播不是只要有名氣即可,還需要噱頭。不然,直播間美女那么多,觀眾為什么要看一個糟老頭子嘮嗑。
當然,老羅是個精明的人,他知道這個時代需要什么,所以他選擇利用昔日反復手撕的對手作為直播首秀,來提高話題度。
果不其然,知微事見數據顯示,截至當天16時,羅永浩電商直播首秀影響力已達54.9,而“羅永浩+小米”的預熱也引發了各個圈層的激烈討論。
借助對手小米,羅永浩的整場直播支付交易總額超1.1億元,累計觀看人數超4800萬人,創下了抖音平臺目前已知的最高帶貨紀錄。
由此可以看出,對手不僅可以是用來打擊的,也可以是用來利用的。
美國快餐品牌漢堡王也做過和老羅一樣的事。
有一天,漢堡王突然宣布,他們的招牌漢堡包“華堡”不賣了。
因為要支持競爭對手——麥當勞的“巨無霸”的銷量。
為啥突然不競爭了呢?
因為那天麥當勞賣巨無霸掙的錢,要捐給患癌癥的兒童。
所以,借助麥當勞的公益,漢堡王不僅不動聲色地蹭了一波熱度,還為自己贏得美譽。
這個時代,競爭已經不單純的是你多賣一個,我就少賣一個。
有時候,借力打力,互相利用,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所以精明的人,都善于利用對手。
02.
厲害的人,都懂得尊敬對手
2019年4月7日,世界羽聯超級賽,馬來西亞男單決賽上,36歲的林丹再次奪冠。
作為老對手和老朋友,李宗偉不僅現身觀看了比賽,還為林丹頒發了獎牌。
當時二人還相互加油,相約共赴2020年東京奧運會。
誰知,僅僅兩個月,6月13日,飽受鼻癌困擾的李宗偉,正式宣布退役,淚灑新聞發布會。
一次次萬人矚目的“林李大戰”到此戛然而止,成為羽壇“絕唱”。
得知消息,林丹微博發文:“獨自上場,沒人陪我了”。
據統計,自2004年首次交鋒以來,截至2018年,二人在正式成人組比賽中共上演“林李大戰”40次,林丹以28勝占據優勢。
但堪稱“宿敵”的二人,無論場上場下,都給予了對手莫大的尊重和欣賞。
李宗偉參加綜藝節目《報告!教練》時說:
“林丹,即是偉大的對手,也是朋友!”。
林丹在自傳《直到世界盡頭》里則說:
“其實,我的不少輝煌都要感謝李宗偉的‘成全’。”
尊重對手,讓林丹和李宗偉不斷突破自我,成為羽壇一霸。
姚明和王治郅也是一樣。
姚明成名之前,王治郅曾是他最大的對手。
王治郅曾拿下7個CBA(中國男子籃球聯賽)總冠軍。
姚明每次對位王治郅時,都心有畏懼。
他曾親口說,自己被王治郅從球技到心理全方面打爆過。
但對于王治郅這個對手,姚明曾真誠地說道:
“我和大郅并肩戰斗了很久,有很多很多值得回憶的時刻,但我更喜歡的是我能遇到這樣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
有這樣一個偉大的對手讓我把最深的潛力挖掘出來,這是我要感謝大郅的。”
馬云說過這么一句話:
“要成功,需要有朋友。要有巨大的成功,需要有偉大的對手。沒有對手,就沒有高手。”
因為尊重對手,所以他們都成了高手。
古龍說:
“有資格做你對手的人,才有資格做你的知己。真正的對手,一定是亦敵亦友。”
當年,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事事為戰,經過多年的競爭,換來的是共同壯大。
百事可樂前首席執行官羅杰.恩瑞克所說:
“沒有可口可樂的話,百事可樂不太可能成為一個富有創意、行動靈活的競爭者。
可口可樂越成功,我們就必須更為敏銳。
而在戰壕的對面,我相信可口可樂的人會說,對于可口可樂公司今日的成功,誰的貢獻都沒有百事可樂多。”
日本三洋電機的創始人井植熏在向客人介紹自己企業的同時,總要帶著尊重的口氣,花幾乎相同的時間來介紹同行業的強勁對手:索尼、松下、夏普電器……
因為這種尊重,后來它才能從一眾集團中脫穎而出,傲然縱橫于世界市場。
有句話說:你的成就由你對手的高度決定。
當你尊重對手時,你會更努力的去戰勝它;
當你蔑視對手時,你只會松懈而逐漸被超越。
所以厲害的人,都懂得尊重對手。
03.
大格局的人,以自己為對手
美團王興曾說過一個很經典的比喻,他說美團和競爭對手的關系就像是開車——
你要時不時看一眼后視鏡,但你不能盯著后視鏡開車。
所以,大格局的人,大都以自己為競爭對手。
瑪格麗特·撒切爾的人生就是如此。
瑪格麗特·撒切爾小的時候,父親曾告誡她:
“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落在別人的后面。”
撒切爾牢牢記住父親的話,每次考試的時候她的成績總是第一,在各種社團活動中也永遠做得最好,甚至在坐車的時候,她也盡量坐在最前排。
后來,撒切爾成為了英國歷史上唯一的女首相,眾所周知的“鐵娘子”。
對個人來說是如此,對公司來說也是如此。
在蒙牛公司會議室里,有一幅獅子和羚羊的巨幅油畫。
畫面上還有這樣的文字:
“清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從睡夢中醒來,它知道,新的比賽就要開始。
對手仍然是跑得最快的獅子,要想活命,就必須在比賽中獲勝。
另一方面,獅子的壓力也不小,如果他跑不過最慢的羚羊,命運都是一樣。
當太陽升起時,為了生存下去,最好還是快跑吧!”
在野外,沒有哪一頭獅子,是具體的對手。
但保持競爭意識,羚羊才能活命。
在商場,沒有哪家具體的店,將來會干掉你。
但時刻提醒以自己為對手,才可能擺脫時代桎梏。
所以,大格局的人,大多以自己為對手。
寫在最后:
俗話說:小贏靠朋友,大勝靠對手。
無論對手是自己還是別人,拉長時間軸,我們和我們的對手,都是與時代競速的奔跑者。
“他們”是我們的對手,也是我們的戰友。
哲學家埃德蒙·伯克說:
同我們角斗的對手,強健了我們的筋骨,磨煉了我們的技巧,我們的對手就是我們的幫手。
愿大家眼中有對手,心中有敬畏,重視對手,不斷地挖掘潛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墨多先生,北京大學碩士,英國IYCE獎得主,互聯網創業者,每年堅持讀50本書。個人微信:woniu22174
推薦閱讀:新車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