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我國持續推進互聯網普及工作,“提速降費”深入開展,取得顯著成效。日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已完成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中詳細分析了中國網民規模情況,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上半年共計新增網民2598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61.2%,較2018年底提升1.6個百分點。其中農村網民規模達2.25億,占整體網民的26.3%,較2018年底增加305萬人;城鎮網民規模為6.3億,占比達73.7%,較2018年底增加2293萬。
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6.33億,較2018年底增長3265萬,占網民整體的74.1%;手機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6.21億,較2018年底增長3788萬,占手機網民的73.4%。
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近年來,網絡支付行業主動求變,持續創新釋放發展新動能。一方面,網絡支付機構主動進行業務調整。2019年1月,備付金賬戶銷戶迎來最終期限,第三方機構上繳備付金更為徹底。受此影響,支付企業不斷收緊自身優惠政策,主動向以支付體系為核心的金融科技服務方向轉型。例如,大型支付機構整合支付與金融業務線,優化自身支付解決方案,成為理財、小額貸款等金融服務的有效分發渠道;中小型支付機構不斷嘗試對接跨境電商平臺,深化企業端支付服務、拓展境外用戶來源等方式,以實現轉型發展。
另一方面,網絡支付創新動力十足,應用場景得以延展。繼掃碼支付普及之后,生物識別、ETC等技術與網絡支付業務深度融合,催生出許多不再依賴手機的新型支付方案,并逐步進入商用推廣階段。其中,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刷臉支付發展較為迅速,和掃碼支付相比,其便捷性、精準性和支付效率均有所提升。例如,支付寶推出集軟硬件為一體的刷臉支付產品“蜻蜓”,微信支付也推出可接入POS機的刷臉支付產品“青蛙”,推廣落地均較為迅速。此外,交通運輸部明確提出推動高速公路ETC發展應用,各大銀行推出不同力度的優惠活動,服務網點由線下延伸至手機銀行、微信小程序等線上領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利用自身在線上支付的優勢,同步開通ETC在線辦理業務,以期完善自身在線下支付場景的布局。截至2019年7月18日,全國ETC用戶總量達9151萬,日均ETC發行量約42萬,是2018年日均發行量的7倍。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4年中國網絡支付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策劃、產業園策劃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推薦閱讀:湖州在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