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收哥”APP上搶單成功后,身著熒光綠工作服的“回收哥”上門回收廢舊家電。南方日報記者 胡明 攝
12日上午11時,身著熒光綠工作服的“回收哥”小袁來到皇崗公園附近的小區美富閣。16樓的江先生正等他上門回收家里用了8年的一臺老舊松下電視機。
通過“回收哥”APP進行預約,江先生的信息在后臺被分發,小袁接單前來。小袁將電視機搬走后,江先生的手機銀行賬戶不久后就收到了系統打過來的52元回收款。
任何人均可通過認證、培訓等正規流程加盟成為一名“回收哥”;居民可利用“回收哥”手機APP、微信和網站等預約“回收哥”上門回收;所有廢品價格公開透明,回收后將被直接送到專業企業進行處理。12日,深圳正式啟動對“互聯網+分類回收”模式的探索,期望借助互聯網破解垃圾分類回收難題。
據透露,今年底,深圳主要城區將實現該模式的全面覆蓋。
借互聯網解決廢品回收渠道
“作為小區物業,除了設備的檢修、處理問詢等,小區居民產生的垃圾收集和處理是較大一部分工作內容。”寶安區西鄉宏發物業孫慶忠告訴記者,居民工作繁忙,他們會將廢報紙等扔到可回收垃圾箱,物業再組織人員對其進行分類處理,“但要處理廢舊電器等,居民只能等機會,或者自己去找回收人員”。
“目前深圳再生資源回收率較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垃圾分類比較低所致。”深圳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坦言,在他們的調研中,回收渠道不完善是目前深圳推進垃圾分類的一大阻力。
“這個平臺利用互聯網,回收一切可回收物,先進、便捷、接地氣。”深圳市城管局副局長楊雷期待,通過這一平臺,深圳能探索一套互聯網時代的垃圾分類回收模式,促進深圳實現更徹底的垃圾分類、處理,促進回收行業規范。
“回收哥”平臺口號為“回收一切可回收的廢品”,記者注意到,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大家電,空調、熱水器、風扇等小家電,以及手機、相機、廢舊電池、廢塑料、舊衣服、廢報紙等廢品都在回收之列。
與傳統回收市場“拼服務”
家住保天苑的何阿姨在小區門口看到“回收哥”,上前詢問廢報紙的回收價格。“感覺他們出的價錢要比平時路邊收廢品給的價格略低一點。”但她表示,“圖方便,愿意嘗試”。
記者看到,每種廢品的價格在APP中都公開透明地標注了出來。“目前平臺的回收價格和市場價格差不多”,打造該平臺的深圳企業格林美(002340,股吧)(中國對電子廢棄物、廢舊電池進行經濟化、規模化循環利用的領先企業之一)工學博士張宇平介紹,平臺廢品回收價格的制定基礎是大量一線走訪。
“把廢品賣給回收哥,市民除了能得到和賣到市場上同樣的錢,還可以獲得積分,兌換獎品。”張宇平說。記者隨機采訪社區居民發現,大部分居民較為看重“回收哥”的上門回收服務。
后臺補貼避免接單挑肥揀瘦
如果從居民那里回收了價值100元的廢品,“回收哥”可得到高達50元的服務費——據介紹,加盟平臺的“回收哥”可得到回收廢品價值20%—50%的服務費。但不同廢品價格不同,如何防止他們在接單時“挑肥揀瘦”?
“有些廢品回收價格比較低,可能會有"回收哥"不愿意上門,后臺會在系統給他們推送5元、10元的補貼。”張宇平介紹,是否按照系統派單要求去接單也會影響“回收哥”在系統中的評級。
在他看來,深圳開始正式啟動“互聯網+分類回收”探索后,除了需要讓更多人知道這樣的平臺和模式,讓居民逐漸習慣用互聯網交投廢品,關鍵是吸引更多“回收哥”的加盟。目前,該系統已有加盟“回收哥”100余位。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深圳的廢品回收從業人員有2.2萬人左右。今后,“回收哥”也希望能夠通過平臺將這些從業人員整合進來。
鼓勵回收低價值物
或用轉移支付手段
相關
在此次上線的“回收哥”APP中,記者注意到,廢塑料這樣的低價值可回收物也在可回收列表中。
可回收物主要分為高價值可回收物及低價值可回收物,后者指回收價格不高的垃圾,比如廢玻璃、廢木頭、廢塑料袋、廢布碎布及廢舊衣物、廢皮革等。由于低價值可回收物的回收處理存在運輸成本和人工成本高等問題,賣不出好價錢,這些廢品往往不受垃圾回收人員待見。
“低價值可回收物很難單純依靠市場來回收和處理,需要政府支持。”楊雷透露,接下來,深圳將圍繞這一問題制定相應的補貼政策.
南方日報記者 胡明
推薦閱讀:江蘇都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