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方亦落
近日,索尼公司發布了第三季財報。財報顯示,當季索尼營收額為1208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2.1%,大致處于復蘇狀態。
然而,在整體業績亮眼的情況之下,索尼的手機業務狀況卻依然不容樂觀。數據顯示,索尼手機的銷售額同比上漲了1.9%,但營業利潤依然虧損了25億日元。
此前,索尼手機一直處于高端地位,但手機的銷售情況卻不容樂觀。此前索尼剛剛發布了最新旗艦機XperiaXZ1,國航定價為3999元。索尼移動的當家旗艦甚至次旗艦的上市價格從未低于過4299元,一直處于高端地位。
與眾多的國產手機相比,這個價格可以說是不太親民了。定價體系并不清楚,而且高不成低不就。此外,索尼手機有著日本民族擁有的固執成分,并不是十分重視中美兩大市場。
手機市場的變化速度極快,而情形可以說是翻天覆地。蘋果結合軟硬件,三星整合硬件,HTC軟件超前,諾基亞和MOTO在做功能機時代的單一賣點。而索尼手機甚至連單一賣點都拿不出來,轉型太慢導致其只拿得出工業設計。
不過,許多人依然期望索尼手機的成功,甚至希望索尼發揮其“黑科技”的優勢。但索尼在手機方面缺乏整合,也缺乏軟件和互聯網的研發,更沒有能夠打通各部門產品的統一系統。所以就算是將黑科技都拿到手,也不可能勉強嫁接到手機中。此外,索尼移動部門的運營者多是“半路出家”,大多來自其他部門,對手機市場不了解,在營銷方面也并不在行。
在這種情況下,索尼手機的銷量自2014年年末就顯出頹勢,此后急轉直下,尤其在智能手機爆發期,大市場在增長,但索尼手機的銷量卻朝著相反的方向在發展,甚至已經掉隊。
實際上,要說索尼手機掉隊的原因,能列出N個點。但總結起來可以匯成一句話:索尼,你到底還想不想做手機?
關于索尼為什么要做智能機,甚至賠錢也不砍掉這個業務,平井一夫曾給出過回答:“過去那些非智能機的廠家,突然決定要做智能機的話,是不是不可能?同理,預測未來的趨勢,然后在新的競爭開始時,能夠站在起步線上這件事很重要,而移動業務就是要擔當這個角色。”
這意味著,索尼不砍掉手機業務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愿落后于未來的競爭。手機賣的好不好并不重要,只要能在未來站在“起跑線”上就好。也就是說,只要手機能成為索尼未來新方向的基礎,就可以繼續下去。
在營銷方面,索尼更是“不上心”。因為它并不是抱著盈利的眼光去看手機業務的,而更像是在做一場實驗,并以此為標準對手機做調整。因此市場和銷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維持移動事業,試驗新功能,并從用戶處得到反饋。
總的來說,索尼手機并不符合主流的營銷趨勢,但在設計上一直有自己的堅持,也有固定的受眾群體。而索尼自身也一直不刻意討好主流的消費市場,加之手機業務的實驗性質明顯,索尼手機很難突破目前的局勢。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手機領域已經基本被瓜分完畢,索尼手機想要得到機會還是相當困難的。
推薦閱讀:東方經濟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