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獨立自主研發的導航衛星,北斗衛星一經問世就備受關注。經歷了從零開始的探索,如今的北斗衛星已經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導航衛星,那么又有多少人使用到北斗呢?
據媒體報道,9月11日召開的2019年科技工作會議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表示,北斗導航衛星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自主可控的服務平臺,并且得到了大眾市場的廣泛應用。根據官方給出的答案,北斗快速輔助定位系統的用戶數量已經突破了3億。
據了解,在北斗3號衛星建成之際,北斗衛星的定位精度已大大提升,可提供米級、亞米級、分米級、厘米級的服役,比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以及歐洲的伽利略精準度更高,也與美國的GPS相媲美。此前日媒表示,中國的導航衛星規模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并且在130個國家首都上空一天中可觀測到的北斗衛星數量超過GPS。
不久前,中俄雙方宣布,中國的北斗衛星與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合作協定即將生效,北斗將與格洛納斯實現兼容,北斗衛星走出來邁向全球化的關鍵一步。此外北斗在中東、北非等地區已經與很多國家開展了合作項目,不久之后,我們在全球每一個角落都能搜到我們自己的導航衛星。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曾言:“2020年,中國將如期完成北斗全球系統的全面建設,北斗應用也將加快推進,實現中國北斗、世界北斗、一流北斗的發展目標。”目前,北斗衛星已經有39顆在向全球提供定位服務,在農業、軍事、交通等多個領域為人們帶來便利。不過也有人經常問:“我手機上都是GPS,北斗導航在哪里?
其實我國市面上主流的安卓機基本都能支持北斗,很多外國手機的芯片也兼容北斗。手機上的導航叫做GPS,雖說與美國的導航衛星GPS名稱相同,但實際上還是存在著一些差別的。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手機上的“GPS定位”的確是指美國的GPS導航,但如今,GPS更多是指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準確來說,美國的GPS是占了最早使用名稱的優勢,很多手機不僅僅能接受美國的GPS,也能接收到北斗衛星,甚至是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以及歐洲的伽利略,盡管在手機導航中統稱為GPS。手機導航與天上的衛星并非一一對應,而是手機導航多項選擇導航衛星,因此很多人實際上使用了北斗的導航服務而不自知。
除了在手機導航上應用,北斗的作用也體現在很多我們沒有注意到的方面,比如即將正式運營的大興機場,它在建設過程中,北斗衛星就幫了不少忙。而通過北斗衛星協助,通往大興機場的鐵路建設以“最精確”的鋪設速度,僅15天就完成70公里的鐵軌。因此,北斗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雖然是潛移默化的,但的確非常的大。(尤格)
推薦閱讀:北京都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