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細心的人是否發現?我們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以薄取勝”。它既可以給人超強的視覺沖擊力,也可以讓人感到輕松無負擔,“薄”就是人們追求的潮流和目標。
房間里,情侶愿意選擇更薄的套套來享受親昵感受(如果不懂,那就多看看杜蕾斯的文案);食物中,人們更喜歡皮薄餡鮮的餃子,餅干是更薄更脆更爽口,似乎只有薄才能滿足人們的味蕾。
穿著上,女性的服裝越薄,越能帶來誘惑力和神秘感,如輕紗、絲襪等;彩妝界,妹子們如今都喜歡裸妝,淡淡的近乎素顏的化妝能讓肌膚清透基本沒有負擔,給人“吹彈可破”的感覺,視覺上看起來更加清新自然。
但要說將“薄”貫徹得最為徹底的還要屬電子產品了。還記得第一臺手機(摩托羅拉 Dyda TAC 8000X)誕生時,重量達到了1.8斤,名副其實的板磚,而如今的手機機身重量則是以克、機身厚度以毫米來做計量單位,期間手機所經歷的“薄”蛻變長達40余年,漫長歲月里不乏會出現許多精品。
所有手機中,摩托羅拉的L系列可以說是“薄”的代名詞,它的定義是“超薄直板”。當年,很多人都說:“如果你想要一款超薄直板手機,那摩托羅拉L系列一定是首選!”這次我們收集到了三款摩托羅拉過去的L系列手機,看看在十多年前,手機的“締造者”是如何將手機做薄的吧?沒有提到的機型,后續有機會我們也會盡量補上,歡迎后期持續關注其他系列的回顧盤點。
摩托羅拉L2000
90年代末可以說是手機外觀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這一階段的手機的外觀逐漸變小、變輕。1998年,摩托羅拉V998憑借80克的重量、超長的待機時間和通話時間被稱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手機”(上市之初就被瘋狂炒賣到上萬元),那時可以說是摩托羅拉的高光時刻。
不過摩托羅拉并沒有沉醉于V998的成功,2000年摩托羅拉除了推出了一款有著“白富美”形象的V8088外,還推出了一款第一臺支持全球漫游的手機,它就是摩托羅拉L2000。
眾所周知,我們目前使用的手機在全球擁有多個不同的頻段,這樣的好處就是無論你處于什么地方都會有適合你的手機通訊網絡,可以有效地避免通話難、音質差等問題,進一步增加了手機的方便性和應用性。可是在多年以前,手機僅僅支持900MHz GSM網絡,即便諾基亞推出了適用于GSM 900MHz/1800MHz的雙頻手機(諾基亞6150),但隨著人們出差、出行及相關旅行的增多,發現僅支持雙頻的手機在北美地區依舊無法使用。
于是摩托羅拉推出了適用于GSM 900MHz/DCS 1800MHz/PCS 1900MHz網絡的L2000,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臺支持GSM三頻的手機,可以讓用戶自由地在五大洲120個國家進行通信,讓全球通成為了可能。
摩托羅拉L2000重量為108g,三圍為130×46×24.6mm,同時還具有雅典黑、銀河灰及深海藍三種顏色可供選擇。而且還創新的內置了Modem,當使用外接數據線時,可于電腦連接進行數據傳輸、發送傳真、電子郵件及上網瀏覽。雖然沒有V988和V8088那樣擁有光芒四射的身份,但它讓跨國聯絡不再成為各路商業大亨的困擾,也算是一款手機通信史上的里程碑之作了。
摩托羅拉L6
2000年之后,手機市場上的逐鹿者逐漸增多,市面上開始出現采用彩色顯示屏的手機,并且功能上更加豐富,配備攝像頭的手機也開始出現。這時期的手機不再僅僅是用作通訊的工具。
雖然說摩托羅拉L系列主打的是超薄直板系列,但是卻將“超薄”理念變成手機潮流的寵兒卻是V3,它擁有無可匹敵的超薄金屬機身,以輕薄的刀鋒造型著稱,其厚度僅為13. 9毫米,徹底顛覆了當時人們對于折疊機的觀念和看法。推出之后,這款手機便很快成為了,手機業的發展增添了一道彩虹,之后摩托羅拉“超薄”系列的陣營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超薄機型被陸續投放市場,其中2006年上市的L6算是完美繼承了V3“超薄”血統的直板手機。
雖然摩托羅拉L6擁有的10.9mm機身不算當時最薄的直板機,但憑借其精湛的設計與做工,L6在面對同樣打著超薄旗號的直板機型面前依舊略勝一籌。手機整體由金屬打造,外表冷峻,80克的體重即使女士也能輕松接受。
正面依舊延續了摩托羅拉的傳統設計風格,上方刻有“M”字的經典標志,V3上的“鐳射鍵盤”也移植到了L6身上,不過移植的是只是導航鍵和按鍵的形狀設計與布局,L6的金屬按鍵比原來V3按起來要更加生澀一些。簡潔而富含科技氣息的側面設計讓原本超薄的機身顯得層次感突出,視覺沖擊力滿滿。由于主打的是中低端市場,所以L6配備的屏幕表現有些不盡人意,STN屏幕材質加上128×160的分辨率、1.8英寸的可視面積,導致屏幕顯示效果欠佳。
配置上,L6機身內存為10MB,支持藍牙無線連接,可以很快的實現與其他手機的互聯。內置一顆30萬像素的攝像頭,支持4倍數碼變焦,支持176×144像素的3PG格式視頻拍攝功能。L6將此前V3時尚風格和流行態度進行了完美的演繹,簡潔的設計及相對低廉的售價也令其大受好評。
摩托羅拉L7
當L6在大陸市場推出不久后,L7便在中國香港地區上市了,雖說兩者都是主打超薄理念,但L6與L7在設計、配備、功能應用以及市場定位上都有著一定的差異,本質上來說,L7和L6是針對不同消費群體而設計的,L6所主張年輕化、大眾化于L7所要求的是個性更為穩重、品位更高階。
外觀設計上,L6以10.9mm的厚度傲視群雄,L7則僅是以不足1mm(11.9mm)的差距退居其次,但是L7的機身看起來更加威力十足,比如聽筒采用了更具線條感的弧型設計、鍵盤用了激光鐳射的制造工藝、按鍵通過一層塑膠營造出了立體感等等。不過個人比較喜歡L7金黃色的底色,經過圓環處理的按鍵表面散發出激光鐳射的光芒,看起來相當炫酷。
機身背面L7與L6唯一的改變便是將原來的視頻錄像標記改為了存儲卡的標記,這也就是L7與L6的最大區別之一,一個支持T-Flash卡擴充功能,另一個則不支持(筆者拿到的L7“年代久遠”,存儲卡的標記已經被抹沒了)。此外音樂也是L7的賣點之一,因此增加了MP3的播放,機身左側添加了音量調節鍵,下方為語音控制功能的快捷鍵。
摩托羅拉L7要比L6定位高端一些,所以屏幕材質上沒有吝嗇,1.8英寸的屏幕采用了26萬色的TFT材質,分辨率更是去到了176×220像素。不過L7的攝像頭倒是與L6一樣,內置一顆30萬像素的攝像頭,支持4倍的數碼變焦,沒有閃光燈的支持,自拍鏡頭仍舊沒有提供。
L7相對L6的變化還是相當大的,屏幕提升、存儲卡的支持均是L7的賣點,可惜在攝像頭落后降低了L7的魅力。當時,售價在2500元左右還較為合理,憑借著超薄的特性還是在市場站住了腳的。
總結
“薄”能給人視覺、觸覺享受,摩托羅拉當年明白“板磚”手機肯定是無法迎合用戶的使用需求的,因此想盡一切辦法將手機“縮小”,之后在以高審美標準打造出了摩托羅拉V3這一經典的超薄手機,并且利用L系列將“超薄”理念發揚光大。那些年,主打“超薄”理念的手機有很多,但像摩托羅拉這樣成功的廠商卻找不出第二個來。讓筆者感到可惜的是,目前只收集到了三款L系列機型,不然還真想嘗試一下它們的超薄手感呢!
推薦閱讀:東北之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