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手機廠商之間不僅僅拼產品線的豐富,以三星為例,Core、Grand、S、Note、MEGA、A、E、J、On等系列,亂花漸入迷人眼。漸漸地,廠商連手機型號后綴名也不放過,Plus、Pro、Prime、pure、Max、mini等后綴,簡直要逼死消費者的節奏,進一步干擾消費者對產品特性的理解,更難對相關產品形成深刻而清晰的記憶。
昔日手機型號的前綴、后綴多表示手機運營商制式。下面小編總結一下部分品牌的命名規律:
昔日型號的前綴和后綴代表運營商標識
關于上面的表格,我們以索尼為例子解釋一下,索尼Xperia Z(L36h)是聯通3G制式的,行貨版進入4G時代之后,索尼Xperia Z2(L50w)是聯通3G制式,后綴由h更換成w。鑒于當時FDD-LTE牌照并未發放,所以暫時無法開啟聯通4G網絡。當然,隨著4G和4G+時代來臨,FDD-LTE和TD-LTE牌照順利發放,各大廠商在命名規則上也發生了改變,上面表格列出的規律并不適用如今部分新機型。
如今也有通過后綴名反映手機網絡制式的情況,例如vivo X6Plus L、vivo X6Plus D、vivo X6Plus A。L代表移動4G、D代表雙4G、A代表全網通制式。特殊地,vivo X5ProD(3GB運存版)除了表示支持雙4G網絡制式,還表示將運存容量提高到3GB。
vivo X6Plus D
這幾年,手機后綴除了表示其網絡制式以外,還開始被賦予了全新的內容。Pro/Plus/Max/Note/mini/Compact等詞匯噴井式地進入消費者的視線,再結合“機海戰術”下的雜亂產品線,以及上文提到網絡制式前綴和后綴,最后再加上三星Galaxy或者索尼Xperia這些品牌標識,足夠讓消費者在各大賣場頭暈轉向。舉個例子,索尼Xperia Z3 4G移動版 L55t,“索尼Xperia”代表其品牌標識,“Z”是代表其歸屬于哪個系列,“L55t”和“4G移動版”其實都是為了表示這是一款支持移動4G網絡的手機。又比如索尼Xperia Z Ultra XL39h,“索尼Xperia”和“Z”依然分別指代品牌標識和歸屬系列,“XL39h”可以看出是聯通3G網絡制式,而“Ultra”則是本文將會討論到的后綴內容。
索尼Xperia Z3 4G移動版 L55t
接著我們看看這些例子,三星Galaxy Core Max和三星Galaxy Grand Max,究竟Core和Grand是后綴還是Max才是后綴?iPhone 6s Plus為什么總覺得那么繞口?樂Max Pro、vivo X5Max+、三星S6 edge+怎么看到有兩個后綴?一切的答案將會在下文一一揭曉,今天讓小編為各位讀者好好區分一下這些所謂的后綴詞。
分類方式
和屏幕術語一樣,一般比較雜亂的知識點,我們可以通過分類的方式幫助我們更好地建立它們內在聯系,辨析它們之間的區別。如下圖所示:
分類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簡單分類中,也會出現特例情況。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別就是俗稱的放大版和縮小版,放大和縮小是相對標準版的屏幕尺寸而言的,采用了放大版、標準版、縮小版三種屏幕尺寸的同一代機型,近年來十分流行,例如HTC One max、New HTC One、HTC One mini,而屏幕尺寸也并不是唯一的不同,處理器、攝像頭等配置也會或多或少進行改變。而且上面3款機型更為特別,一般我們認為HTC One max配置會比New HTC One更高,其實不然,New HTC One攝像頭配有光學防抖鏡片組,在HTC One max上由于客觀原因取消了。
HTC One max
我們繼續聊聊特例的問題,索尼使用“Compact”這個后綴,相比其它廠商的“mini”其實是高一個層次的,索尼之所以使用“Compact”而不是“mini”命名縮小版的旗艦機,主要還是因為它們家的旗艦機并不會在配置上大幅縮水,一般來說,除了屏幕尺寸以外,處理器、攝像頭等重要的硬件配置一般都不會縮水,例如2000萬以上像素攝像頭,所以索尼使用“Compact”作為后綴是有特別意義的。我更喜歡評測界一位前輩的形容,“濃縮版果汁”和“輕裝版果汁”完全就是兩碼事,等級是不同的。前者就是Compact,后者就是mini。
索尼Xperia Z5 Compact
HTC One mini
第三列不用多介紹了,iPhone的“s”后綴潮流席卷整個手機界,如今OPPO、vivo等廠商也有不少產品采用了類似的命名方式,代表它們之間是兩代不同的產品。
iPhone 6s
第四列在近年來主要還是華為和三星使用得比較多,“i”這個后綴并不是本文開篇時候提及的索尼手機的后綴,索尼將“i”代表聯通3G網絡制式,而榮耀7i則將“i”定義為旋轉攝像頭的標識,和固定攝像頭的榮耀7區分開來。三星S6 Edge和三星S6區別相信不用多介紹,“Edge”其實就是曲面屏幕的意思。這兩種后綴其實都是表示這款機型相比標準版在局部外形(攝像頭、屏幕)上進行了微調。接下來讓我們分別看看每一種后綴對應了哪些經典產品,小編將會用多種案例加深讀者對這些后綴的認識。
三星S6 Edge
“放大版”后綴名
Pro
這年頭什么產品都喜歡在標準版的基礎上加上“Pro”來象征升級版的逼格高,不僅僅是數碼產品哦!言歸正傳,請看下面的例子:
Pro后綴機型
我們先看紅色底色部分,早在滑蓋機和鍵盤機還沒衰落的時代,三星、索愛、摩托羅拉就已經推出過產品名字帶有Pro字樣的機型。Pro在智能機中應該是褒義詞,寓意配置更強、更專業,是定位更高的產品線。
小編記憶所及,LG Optimus G Pro應該是比較早推出了“Pro”這個概念的機型,這些年,除了LG chocolate以外,還有多少款LG的機型能夠揚名海內外?自從LG Optimus G開始,G系列正式成為了LG的全新旗艦系列,這幾年G系列推出了不少行貨版的機型流入國內。而著名的大屏旗艦LG Optimus G Pro正是LG Optimus G的升級版本,估計是看到韓國兄弟三星的Note系列搞得有聲有色,LG也想來分一杯羹,需要注意的是,LG Optimus G Pro和LG Optimus Pro是兩款不同的機型,后者只是LG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實體鍵盤+觸控屏智能機,和前者(CES 2013亮相)是兩個時代產物。
需要注意的是,LG的G Pro系列雖然是定位大屏旗艦機,但是并沒有像三星Note系列一樣配備了手寫筆,LG也有配備了手寫筆的機型,不過不是隸屬于G Pro系列,下文將會介紹。
魅族MX4 Pro
相比之下,魅族對“Pro”這個名詞的解釋更為詳細,在第一次推出帶“Pro”字樣的產品——魅族MX4 Pro的時候,無論是產品發布會還是官網產品圖、宣傳海報,滿目都是相比魅族MX4或者友商的產品“Pro”在哪里的賣點,更“Pro”的Exynos 5430處理器,更“Pro”的2K屏幕,更“Pro”的2070萬像素攝像頭,更“Pro”的Hi-Fi芯片,相比之下,魅族MX4也顯得沒那么“Pro”了。
樂視的“Pro”算是特例之一,樂1 Pro定位更高端,整體硬件配置更高是符合“Pro”的定義,但是屏幕尺寸上,樂1 Pro維持在樂1的5.5英寸,并沒有增大屏幕,估計是擔心和同時期發布的樂Max相沖突。
樂1 Pro
并不是所有帶“Pro”字樣機型,硬件配置都會相比標準版大幅提升,例如榮耀3X Pro相比榮耀3X,最大變化僅僅是屏幕分辨率從720P提高到1080P。
最后我們關注一下藍色底色的區域,vivo X5ProD(3GB運存版)問題在上文已經介紹過,而朵唯L5 Pro,小編將會留在最后才統一解釋。
Plus
Plus后綴機型
相比“Pro”,帶“Plus”字樣的機型在近年來也不少,尤其是iPhone將“Plus”的旋風再次掀起,為什么是“再次”?我們看看上面表格的紅色部分,早在三星的兩款比較舊旗艦機上就已經出現過類似的產品線分化,iPhone嚴格來說也是“抄襲”三星的,開個玩笑。三星S6 edge+比較特殊,留在下文再說。相比三星在早期的孤軍作戰,蘋果的號召力讓市面上帶“Plus”字樣機型多了更多。
索尼Xperia Z3+最值得一說,日本稱這款產品為索尼Xperia Z4,而國內行貨版更名為索尼Xperia Z3+,主要還是顧及消費者感受,相比上一代旗艦,這款旗艦確實升級幅度不大,乏善可陳,這也是帶“Plus”后綴的旗艦機一個小小特征,升級幅度普遍不大,有“Plus”和無“Plus”的機型發布時間比較相近,有時候是同時發布的,例如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后者相比前者基本上就是屏幕更大、分辨率更高、加入了光學防抖鏡片組等微調整。這大概也就是“Plus”的中文原意——增加,在鮮味十足的蒸魚、肥美的白斬雞上加一些醬油,達到錦上添花作用,可見廠商們對產品進行命名時候并不是隨便加個“后綴”的。
OPPO R7 Plus
而OPPO R7和OPPO R7 Plus算是比較經典的特例,后者除了屏幕更大,電池更大,全網通版本將聯發科處理器也換成了驍龍615,另一方面,OPPO R7 Plus所有版本都引入了指紋識別模塊,并且把OPPO R7上的相位對焦更換成了激光對焦技術,這種幅度改變還是蠻大的。藍色區域和黑色區域機型留在本文最后介紹。
Max
Max后綴機型
“Max”后綴方面,相比標準版,除了屏幕更大,在其它硬件配置上還是有所不同的,并不僅僅局限于“Max”中文解釋:最大值、最大的、最高的。上文已經介紹過HTC One max攝像頭相比New HTC One反而縮水了。另一方面,上面表格提到的中興、nubia四款機型更是出現了這種現象:沒有“Max”字樣的機型相比有“Max”后綴的機型定位或者配置更高。這充分說明了“Max”并不是指“Pro”那種大幅升級或者“Plus”那種錦上添花作用,更多情況下只是指屏幕尺寸更大而已,是和“mini”相對的產品。
中興 AXON 天機 MAX
回答上文提到的其中一個問題:三星Galaxy Core Max和三星Galaxy Grand Max,究竟Core和Grand是后綴還是Max才是后綴?現在大伙明白了,其實Max才是后綴,Core和Grand只是正常產品線劃分而已。
vivo X5Max鉑金版
最后我們再說說“鉑金版”、“遠航版”、“高配版”這些名詞的作用,其實也是類似英文后綴,只不過換成了中文表示方式,具體意思需要具體分析,畢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鉑金版”和“遠航版”最主要是指電池容量大幅提升,而“高配版”一般是指對ROM、RAM、處理器之類的常規硬件進行了升級。
Note
Note后綴機型
接著我們聊聊“Note”這個后綴,嚴格來說,“Note”并不僅僅指代一款產品,在三星定義中,“Note”其實是一個系列,也就是類似上文提到的“Core”和“Grand”兩大產品線,原則上三星也能夠在三星Note后面加上Max后綴,例如三星Note 5 Max,不過對于三星而言,由于“Note”系列屏幕尺寸本身就大,不像Core和Grand系列的小尺寸機型,需要用“Max”后綴來進一步劃分產品線。
三星Galaxy MEGA 6.3
當然,縱觀三星手機產品線,Note系列之上還有屏幕尺寸更大的MEGA系列,而并不是三星Note 5 Max之類的命名,顯得更加簡潔,負責產品命名的設計師還是比較接地氣兒的。
除了三星Note系列,上面表格出現的其它廠商的Note系列手機,基本上都是“耍流氓”,因為全部都是沒有配備Note系列的象征——手寫筆。“Note”中文譯作便簽、筆記,按道理最適合命名那些配備了手寫筆的機型,但是國產廠商基本上將“Note”的定義,簡單粗暴地理解成屏幕尺寸更大,硬件配置更強,產品定位更高,更像是“Pro”、“Plus”、“Max”的定義。
LG G4 Stylus
上文提到,LG也有手寫筆的手機產品線,大概是為了和三星區分開來,所以并沒有采用“Note”系列的命名,而是選擇了上面表格中紅色區域三款產品的命名方式。
Premium
Premium后綴機型
雖然“Premium”后綴暫時只有索尼Xperia Z5系列使用過,而且行貨版更名為索尼Xperia Z5尊享版,但是縱觀其它數碼設備和周邊軟件,使用這個后綴的產品其實并不罕見,上面表格紅色區域的典型產品涵括了主板、相機、軟件、聲卡多個領域。索尼選擇“Premium”作為后綴而不是“Pro”或者“Plus”,估計是因為想突顯4K屏幕在業界的領先地位,同時有關注存儲卡(micro-SD卡、SD卡等)的讀者應該也知道“Premium”這個單詞經常出現在頂級極速的存儲卡宣傳海報上,錄制/觀看4K視頻最終也是通過ROM或者存儲卡進行存儲/回放,所以“Premium”對于索尼這款旗艦來說更加合適。
索尼Xperia Z5尊享版
Prime
Prime后綴機型
上文提到的三星Core系列和Grand系列并不僅僅擁有“Max”后綴的機型,“Prime”后綴機型也有,同時,早在HTC和LG兩款比較舊的機型上面也出現過“Prime”字樣。“Prime”的原意,作為形容詞是“最好的、首要的、最初的、基本的”意思,作為名詞則是“精華”。針對三星而言,“Prime”后綴機型相比標準版主要是對處理器核心數目進行提升。
三星Galaxy Core Prime
Ultra
Ultra后綴機型
“Ultra”這個后綴和“Max”比較相似,也是特指屏幕增大了,同時硬件配置上相比普通版也不見得進行了提升,所以這兩個后綴在手機產品中的意思其實是比較相似的。這個后綴目前暫時只有索尼家的產品使用得比較多,一般屏幕尺寸都在6英寸或以上。藍色部分留在文章結尾再說。
索尼Xperia Z Ultra
“縮水版”后綴名
和上面那些主要形容“放大版”機型的后綴不同,接下來小編將介紹那些“縮小版”機型的后綴。
mini
mini后綴機型
“mini”這個后綴估計是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個,索愛、諾基亞、摩托羅拉、HTC、戴爾手機還比較鼎盛的時候,很多舊機型早已用過這個后綴。如今更是泛濫式地用在“縮水版”機型之中。一般來說,相比標準版的縮水體現在方方面面:處理器、RAM、ROM、攝像頭、屏幕尺寸等。藍色部分依然是留在文章結尾再說。
ivvi K1 mini
Compact
Compact后綴機型
“Compact”和“mini”區別在上文已經介紹過,各位讀者回想一下“濃縮版果汁”和“輕裝版果汁”的比喻即可區分并深刻地記憶這兩種后綴。帶Compact后綴的機型應該算是最沒有“縮水”的“縮水版”機型。
索尼Xperia Z3 Compact
pure
pure后綴機型
和上面兩個后綴類似,“pure”也是形容“縮水版”的機型,相比Gigaset ME,主要還是在處理器和攝像頭參數上稍微妥協了一下。其它方面還是維持了Gigaset ME的配置,連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上也并沒有縮水,這也符合“pure”的中文意思:純的、單純的、干凈的,簡而言之就是“輕旗艦”的意思。
Gigaset ME pure
Lite
Lite后綴機型
雖然同為“輕旗艦”,但是“Lite”的“輕”則顯得更加“輕”,縮水的地方也相對多了一些。“Lite”中文意思是清淡的、低鹽的,我們以三星Note 3和三星Note 3 Lite為例,從手機參數上看,三星Note 3 Lite在屏幕、處理器、攝像頭三個重要的參數上都進行了閹割,唯獨并沒有閹割掉S Pen,可謂良心。至于電池容量、RAM和ROM的縮水程度并不明顯。
三星Note 3 Lite/三星Note 3 Neo
Beat
Beat后綴機型
LG的G系列旗艦基本上都會推出“縮水版”機型,LG G2的縮水版LG G2 mini,LG G3縮水版LG G3 Beat,LG G4縮水版LG G4c,每一代縮水版機型都采用了不同的命名方式,讓消費者漸漸也忘了這些是縮水版機型。當然,以LG G3 Beat為例,相比LG G3,縮水程度還是蠻大的,攝像頭一下子失去了光學防抖和激光對焦兩項對夜景成像作用比較大的技術,處理器方面也遭到了閹割,屏幕分辨率從2K一下子下滑到720P,看慣了LG G3屏幕的消費者再看LG G3 Beat基本上會覺得不習慣。
LG G3 Beat
C
C后綴機型
上文提到LG G4c是縮水版機型,而“C/c”也是業界縮水版機型的象征之一,當然,這個后綴的特例比較多。
小米手機4C
先看看iPhone 5和iPhone 5C,基本上只是把金屬機身縮水成塑料外殼而已,有些“果粉”可能并不覺得這是縮水。另一方面,小米手機4C相比小米手機4也是去掉了金屬元素(金屬邊框),但是處理器方面卻從驍龍801升級到驍龍808,而且主攝像頭加入了相位對焦技術,不過光圈卻從F1.8增大到F2.0,總括來說,小米手機4C相比小米手機4是否縮水版,爭議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再看看榮耀3C,如果以榮耀3C相比榮耀3 outdoor在主攝像頭像素方面縮水了,并失去了三防屬性為理由,判斷榮耀3C是縮水版比較牽強,那么榮耀3C暢玩版相比榮耀3C才算是真正的縮水版,“暢玩版”一般都是用來修飾配置相比標準版稍微下調了的機型。
索尼Xperia C(S39h)
當然,索尼Xperia C系列最為特別,由于該系列大部分機型選擇了聯發科處理器,不少“索粉”YY索尼Xperia C系列中“C”是“Cheap”的意思,是索尼比較少有的廉價手機產品線,性能上并不出眾,整體配置也是夠用就好,讓人看上去整個系列機型,都是相比索尼Xperia Z系列那些旗艦機配置縮水的產物。當然,如今的C系列也漸漸找到了方向,并不僅僅主打低廉價格,索尼在這條產品線上開始推行“自拍神器”的賣點,加入前置補光燈,增大前置攝像頭像素值等措施。
A
A后綴機型
索尼的事情比較多,“A”這個標識還是和索尼有關,縱觀這幾代索尼Xperia Z系列手機,奇數代數(索尼Xperia Z1、索尼Xperia Z3、索尼Xperia Z5)的機型,推出“縮水版”的時候都會加入“Compact”的后綴,而偶數代數(索尼Xperia Z2、索尼Xperia Z4)的機型,推出“縮水版”的時候就會將標準版名字中的“Z”變成“A”,而且基本上只在日本本土發售。
紅米手機2A
聊完索尼,接下來我們聊聊小米,兩條產品線小米手機和紅米手機都會把“A”寓意為配置縮水的意思,當然,紅米手機2A最值得一說,A、暢玩版這些后綴一般是配置縮水的意思,而增強版、高配版一般就是配置加量的意思,那么將兩類命名組合在一起又會產生什么化學反應呢?
15年雙11開售的紅米手機2A增強版將RAM和ROM配置稍微提升了,16年春節前推出的紅米手機2A高配版,除了RAM和ROM的配置提升,索性把處理器從LC1860升級到驍龍410,最終讓紅米手機2A高配版配置十分逼近紅米手機2增強版,應該說基本上無異,這種微妙的化學反應其實是不是小米對紅米手機2增強版的變相降價呢?
其它類別
最后我們看看三種既不是“放大版”也不是“縮水版”的后綴名。
S
S后綴機型
我們再來看看“S/s”這個后綴,“果粉們”應該最熟悉,畢竟自iPhone 3和iPhone 3GS開始,s在iPhone產品線中成為了更新換代的標志性后綴名,小編覺得vivo在這方面和iPhone走得最近。一般來說,用“果粉”常說的話總結,帶“s”后綴那一代iPhone相比數字版本更新那一代iPhone來說,變化不會太大,例如iPhone 4和iPhone 4s在外形上變化并不明顯,但是iPhone 6相比iPhone 5s,無論是外觀還是硬件配置,變化卻比較大。當然,iPhone 5s相比iPhone 5引入了指紋識別模塊這項舉動在小編看來,無論是對整個手機行業還是iPhone自身進化來說也算是比較大的變化。
iPhone 5s
i
i后綴機型
正如上文所述,榮耀7i相比榮耀7最大的變化在于旋轉攝像頭的引入,這也是“i”這個字母所代表的含義。兩者之間并不存在升級換代、“放大版”和“縮小版”的關系。
榮耀7i
Edge
Edge后綴機型
最后就是“Edge”這個后綴,自三星Galaxy Round曲面屏試水失敗之后,三星將曲面屏技術改良,最終在三星Note Edge上嶄露頭角(一面曲面屏),并且在三星S6 Edge和三星S6 edge+上修成正果(雙面曲面屏),獲得良好口碑。“Edge”正是形容引入了曲面屏幕的后綴。
強迫癥讀者肯定會和小編一樣,三星S6 edge+怎么看到有兩個后綴?“Edge”是一個后綴,“+/Plus”也是一個后綴。好吧,這也是上文小編留下來的其中一條尾巴,現在讓小編來解讀一下這些“特別”的例子。
特殊例子
擁有多重后綴的機型讀起來總覺得怪怪的,iPhone 6s Plus為什么總覺得那么繞口?樂MaxPro、vivo X5Max+、三星S6 edge+也有類似的問題,其實是因為它們擁有了兩個后綴名。
iPhone 6s Plus擁有了升級換代的“s”后綴,也擁有了錦上添花的“Plus”后綴。
樂Max Pro擁有了屏幕更大的“Max”后綴,也擁有了配置更強的“Pro”后綴。
vivo X5Max+則是集“Max”和“+/Plus”后綴于一身,三星S6 edge+則是同時具備“Edge”和“+/Plus”。
上文所有表格中黑色背景白色字體部分所提到的機型,基本上都是探討這一類情況。
其中三星S6 Edge中的“Edge”究竟是代表新的產品線(類似Core和Grand)還是代表后綴(類似Pro和Plus),目前仍然存在爭議,不過作為消費者,我們只需要知道“Edge”標識一般代表三星那些曲面屏幕機型即可。
三星S6 Edge
最大的爭議還是三星Note Edge,部分讀者會認為其擁有了“Note”和“Edge”兩個后綴。但是正如上文所述,“Note”在三星眼中可能更像是產品線,而不是三星S系列的增強版或者放大版,加上三星Galaxy Note系列一直以來都是獨立于三星Galaxy S系列進行宣傳的,勉強說Note系列是S系列的增強版好像真的說不過去。
三星Note Edge
至于“Edge”在未來究竟會不會從S系列中獨立出來,從“后綴名”變成“全新的產品線”,一切都是未知之數,小編愚見是,目前來說,三星Galaxy Note系列中“Note”是一個系列而不是一個后綴名,至于國產廠商那些沒有手寫筆的Note系列機型,到底算不算獨立的系列,就真的值得商榷一下了。至于“Edge”,目前在三星官網來看依然是依附在S系列之中,暫時還是“后綴名”。
最后一條尾巴,就是上文提到的藍色區域機型問題。
朵唯L5 Pro、朵唯L5 Plus、朵唯L5 mini三款俗稱“變種機型”,按道理是由朵唯L5變種而來,但是查閱官網機型庫資料,并沒有朵唯L5這款產品,這是比較特別的一點。
朵唯L5 Plus
同理,索尼Xperia T2 Ultra,索尼Xperia C5 Ultra也是,索尼官網并沒有索尼Xperia T2和索尼Xperia C5這兩款產品。小編估計兩家廠商在設計這一代產品時候實驗室是有朵唯L5、索尼Xperia T2和索尼Xperia C5這三款原型機的,但是上市時候考慮了眾多市場因素,最終只把變種版本的機型推向市場,廢掉了標準版本機型。
索尼Xperia T2 Ultra
總結:通過閱讀本文,小編希望各位讀者以后在遇到類似的后綴、前綴、產品線等單詞/字母標識時候,不再迷茫,能夠從容應對新產品上市,并在電商或者線下渠道根據這些標識背后的產品特性,最終購買到心儀的手機。
推薦閱讀:one時尚秀